近年来,南昌市昌南生态环境局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按照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探索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一、“自动监测+智能预警”,夯实数字城市根基
建成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5座(生米、塔城、周坊、大港、新联水质自动监测站)、县级饮用水质自动站1座(莲塘水厂水站),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2座(南昌县环保局、南昌县环保监控中心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动态向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传输水质及空气质量情况,为全县掌握重点流域水质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提供第一手数据,实现“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高效化”管理,为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共同守护南昌县蓝天碧水。
二、“在线监测+空中巡检”,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充分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升执法效能。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单位均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2025年,南昌县在线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率排名全市前列;积极应用无人机技术,推进“科技+执法”,配置无人机设备,充分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拍、远程控制、视角广泛等优势,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无人机能够克服复杂地形的限制,轻松抵达执法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有效缩短地面巡查时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
三、“视频监控+云监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建成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赣江饮用水源地一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道路沿线安装10余台视频监控设备,将其接入管理平台,视频信号实时传送至县级监控平台,与水源地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水源地预警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县域内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采购第三方服务“高空瞭望”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效率。
四、“大气+水+N”智慧环保架构,生态环境监测联动体系硕果累累
当前,南昌县充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精心搭建起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数字+生态”,覆盖了全县33家重点企业、51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以及16套水质监测设备。通过企业用电安全监测设备,实现了生产与治污设备24小时工况联动监控。这套监测系统已累计归集5亿余条数据,日均新增30万条环境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经过大数据算法的精准分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环境变化的蛛丝马迹,精准识别污染源达4124次,触发智能预警推送13万条。成为全国首个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联动体系,南昌县籍此获评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单位。
下一步,南昌县将充分依托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创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手段,为及时感知生态环境状况、准确识别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预警生态环境灾害、科学研判生态环境走向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助推南昌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再上新台阶。(魏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