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公开>发展规划>其他规划
分享到:
索引号: k482946--2021-019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南昌县教体局 生成日期: 2021-05-26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浏览量:
  • 字体【      】

南昌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南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形势相匹配的昌南教育体系,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教体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概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体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教体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绩

1.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巩固提高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按照国务院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经过五年努力,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和99.5%。特殊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58%。

2.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莲塘一中晋升为全国百强高中,扩大了其他高中的办学规模。高中在校学生数为1614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加快实施普及高中攻坚计划,在象湖新城划地120余亩新建容纳3000人的普通高中,在银三角划地110亩新建容纳3000人的中等专业学校。“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县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合计44415人,16—19年共向普通高校输送学生27803人。

3.幼儿教育初具规模

截止2020年6月,全县幼儿园共287所,在园幼儿总数36770人。其中公办园183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为18387人;民办有证幼儿园104所,在园总幼儿数18383人,(普惠性民办在园幼儿数14434人)。我县幼儿毛入园率90.82%,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1.33%,普惠性幼儿在园占比92.88%。全县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示范园12所。

南昌县学前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完成情况

学前教育

毛入园率(%)

85

90.82

公办在园人数占比

40

51.33

普惠率

80

92.88

4.教育均衡不断促进。

诚义学校、芳草学校、新城学校二部、洪燕学校、洪亿学校、洪州汇仁学校、洪范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强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均衡招生,保障教育公平。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科学分片、就近入学、均衡分班的原则,做好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装不满”,城区学校“容不下”的矛盾。

编制完成了《南昌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加大投入对城区教育实行扩容增量,对农村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破解县城学校“容不下”、农村学校“装不满”的矛盾。“十三五”期间,用于校舍、运动场、附属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7.79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面积65.6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运动场面积26.29万平方米。

1.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保障机制,全面消除危房,对照标准化办学要求,结合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改造等,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标准化办学目标。一是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进行网点布点调整,投入3.5亿元,分三批新建了20所中心校,撤并了55所村级小学;二是2016-2020年期间投入2.43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面积29.5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运动场面积18.2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围墙及附属设施2.09万平方米。

2.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布点建设,扩充教育资源方面。2016-2020年期间,楼盘配建了10所义务教育学校,政府投资新建了洪范学校,扩建了银三角实验学校、莲塘实验学校、城东九年制学校,在莲塘四中、斗柏路小学、昌南实验学校、莲塘五中、莲塘七中新建了教学用房,在县城周边新建富山中学、东新大洲小学(洪新学校)、东新石岐小学(滨江学校)、富山雄溪小学。五年来,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共增加学位3.5万个,有效缓解了县城“入学难”“大班额”问题。2020年还将启动建设莲塘六中搬迁,洪州学校、莲塘四中新建教学楼项目。

5.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十三五”期间,招聘中小学教师2068人、编外幼儿园教师463人,接收定向师范生30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84人、音体美支教教师45人,每年农村小学返聘退休教师332人。2016年全面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其中交流校长144人、教师794人,队伍结构日臻合理。抓好教师队伍的进入、培训和管理,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小学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达89%,高中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达90%(其中研究生学历30%)。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星级评定初级通过率达100%。

6.体育发展效果显著

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发展战略为轴心,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地就近、丰富多彩”的思路,广泛开展不同人群,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全民健身竞赛与活动,平均内年达63项次以上。打造出我县规模大、影响广、参与人数多,年年必开展的特色品牌群众体育赛事。例如南昌县龙腾狮跃闹新春、民俗巡游大拜年活动、南昌县龙舟赛、南昌县篮球联赛、南昌县足球联赛等。

教育部授予国家校园足球示范校6所,连续6年获得江西省体育局授予“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十强县”;创建了4个市级青少年单项体育训练基地。十三五期间由我县输送的运动员杨佳丽获第十八届亚运会女子四人皮划艇500米冠军。喻晶晶获2019年世界杯女子自由式摔跤团体赛第三名。

“十三五”期间我县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小型化、多样化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十五片,县体育馆、县体育场、昌南体育中心、洪州体育馆等公共体育场馆坚持常年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实现了有15所中小学校体育场设施在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了体育消费。据统计,我县的体育彩票销售截止在2019年底共计7.03亿元,远远超过“十三五”规划的2亿元大关的目标,继续领跑全省各县、市、区,连续十六年荣获全省体育彩票销售突出贡献奖和销售进步奖。

7.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15——2019年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102.9137亿元,年均增长16.4%;201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7.978亿元,是2015年15.9647亿元的1.753倍,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为全县教体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二)教育体育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1.职业高中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发展与南昌县的百强县称号不匹配。

2.高中教育发展迅速,可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教育面临发展瓶颈。

3.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不均衡现象,“容不下”“装不满”矛盾依然明显。一是农村幼儿园小学成班率低,一些偏远村小生源普遍较少,教育资源闲置。二是县城热点学校、幼儿园班额还需要进一步降低。三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教师“留不住”。四是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不均衡,课程开设难以开齐开好,质量“上不去”。

4.在体育发展上,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推进教体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教体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体育的需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教体发展的重要任务。

5.教体经费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由于基础薄弱,教育体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教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县城区教育设施建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危房改造项目推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迫切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障教育体育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南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南昌县城市发展战略,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宗旨,以“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办学方向,以“统筹兼顾搞建设,求真务实重管理,聚精会神抓质量”为工作思路,深化教体改革,加大教体创新,扩大优质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具有昌南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管理和运行体系,进一步促进全县教育体育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立政府主导教体发展并提供基础保障、社会广泛参与扩大教育资源、市场调节优化教育资源的运行机制,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

3.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加强对素质教育的指导,加大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改革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一条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

4.坚持依法治教的工作目标。加快教育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使教育体育发展惠及全民。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各类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各项改革,完善幼儿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构建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要,各类教育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发展协调、效益较高的现代化教育格局。

抓好青少年体育、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构建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完善县体育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功能,组织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升南昌县知名度。

(二)具体目标

1.基础教育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完成学前教育“三率”达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县学前三年毛入园达9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0%。大力兴建、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实现90%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有1所公办幼儿园(或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城区教育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执行“零择校”招生政策,消除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全力推进全县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全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到2025年,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毕业率达到100%。

(3)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农村高中教育普及力度,扩大优质高中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坚持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现增量扩容,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有效化解择校矛盾。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增强普通高中自主发展能力,鼓励学校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办学特色。

(4)同步发展援疆教育和特殊教育。实现援疆教育一体化,进一步巩固提高莲塘一中新疆班教育质量;提高特殊教育惠及程度,发展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5.5%和99%以上常态化。保持援疆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地区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

(5)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正确引导民办学校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实现规范化。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科学、规模合理、质量较高的具有昌南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2.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1)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改变分散办职教的现状。全力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一个省级、三个市级骨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扩大办学规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2025年,力争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

(2)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农村初职班为基础,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每年培养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3万人次,培训城镇在职职工2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次,95%以上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受到职业培训。

3.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

(1)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夯实我县青少年体育工作基础,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努力实现把运动队办到学校,让优秀运动员从校园走出的体教融合目标。

(2)加大宣传全民健身力度,争创全民健身模范县。

(3)做好创建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之乡、全国太极拳之乡工作。

(4)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以抓项目促发展为引领,扎实推进南昌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南昌县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

(5)抓好身边的队伍建设,积极壮大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力争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至200人。广泛组织开展义务健身辅导,积极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

(6)抓身边的活动开展。每年全县举办公益性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不少于60项次,以活动促发展。

(7)抓身边体育组织建设。在县体育总会的带领下,体育社团、体育健身站点有大幅发展,城区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60%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8)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93%以上。

(9)建立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通过抽样调查,公布本县国民体质状况报告。

4.队伍建设

(1)按照“补紧缺、调结构、促均衡”的原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师管理的全县统筹,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为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全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2)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无私奉献、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小学专科、初中本科、高中本科以及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3.6%、87.9%、97.9%、32.8%到“十四五”期末,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比例。

5.技术装备

(1)2025年底,各校教学用计算机装备生机比达到5:1,教师用计算机的师机比达到1:1;多媒体教学系统装备向村小倾斜,达到每个教学班1套的标准。同时每年装备800台计算机,100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2)各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音乐、美术、体育器材装备达标率100%,有条件的学校全部装备标准化实验室,县直学校普及数字化实验室。

(3)图书装备全面普及,生均达到小学15册,初中25册,高中35册藏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园图书管理计算机化,完善计算机管理、借阅制度和实施办法,为下一步县域图书管理网络化奠定基础。

(4)“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6.校园建设及体育设施建设

(1)加大农村学校整合力度,提升办学品质。继续在农村中小学实施校舍安全保障,薄弱学校提升和改造等工程,切实维护校舍安全,努力发挥乡镇中心校辐射效应,提升乡镇学校办学品质,完善学校基础设施配套。

(2)加快县城学校布点建设速度,缓解“入学难”问题。2021-2025年期间,在县城范围内新建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所高中,总用地面积770亩,总建筑面积29.5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4.12亿元,增加学位2.6万个。

(3)按照《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试行)》,对照标准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做好规划予以推进,按时完成。

7.教育扶贫

(1)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完善我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把各项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从制度上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2)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全覆盖。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家校联动,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力度。统筹社会各界资源,在农村小学或利用闲置校舍、房屋开设村级留守儿童阳光家园,学校老师作为阳光家园“关爱父母”,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定期通过电话、视频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感情联系和亲情交流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完善乡村教师补充和定向培养待遇保障机制。每年招聘教师补充乡村教师。要从“稳定教师、留住人才”实际出发,鼓励我县户籍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每年安排定向生师范生招生计划,专门用于开展“本土化”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落实乡村教师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落实好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补助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教育体育改革,促进教育体育发展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理顺政府管理职责,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深化教育各项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中小学管理关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

2.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义务教育由政府全力保障,保证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在政府主导教育发展的同时,鼓励并规范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捐资办学和参与办学,并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引导和扶持,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社会力量办学的社会公信度,促进社会力量办学规范有序的发展。

3.推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改变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逐步实现“两大转变”:一是办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即基础教育实现由抓重点学校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转变,职业教育实现学校与市场对接、校长与厂长对话、专业与岗位对口转变,民办教育实现由追求效益向追求效益与公益并重转变。二是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教育行政管理由监管型向监督与服务型并重型转变,学校管理由权力管人向制度管人、文化管人转变。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德育首要地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注重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新德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传统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的规定,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重视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从我县教育实际出发,将学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中小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加强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城区以建设结合性素质教育基地为主,农村可采用建设活动中心或利用社会劳动场所,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3.抓好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等工作。以开足开齐课程为主线,以配齐配强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深化课程改革和强化活动为着力点,以“三大球”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力度,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教学场地、器材和教育经费,完善评估体系,推进学校体艺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建设一批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4.提升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组织开展各类电教活动;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的探讨的能力;实施“三通一平台”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现代教育工程,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普及村小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5.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三)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加大网点布局调整力度。遵循“合理布局、盘活资源、均衡发展、打造品牌、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关于加快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大网点布局调整力度,消除新城区学校网点“盲区”。采取措施,对城区教育实行扩容增量,对农村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破解县城学校“容不下”、农村学校“装不满”的矛盾。

2.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实施校舍安全、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改造、中心校建设等工程,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提升我县教育整体水平。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教育队伍

1.建立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编制标准和管理规定,按照规范、优化、高效、精简的原则,统筹城乡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认真清理各种形式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行为,严格禁止以各种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人员编制。

2.深化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育系统在在岗人员分类管理,规范按需设岗、交流轮岗、以岗定酬、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等用人环节,逐步推进人事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用人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实行“按岗定酬、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办法,拉开绩效工资、偏远津贴分配差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对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设立特殊岗位津贴,逐步建立与聘任合同制相配套的分配制度。

3.逐步推进“县校校聘”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机制障碍,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专业技术岗位、教师聘用和绩效工资的统筹管理,强化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机构编制、人社、财政部门核定总量,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分配,学校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提升人事管理效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着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五)增加教育体育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1.增加政府对教育体育的投入。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教育经费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做好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费中用于义务教育部分的各种义务教育经费的征收和划拨工作,积极争取县财政、税务、建设、计划、审计等部门对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拨付使用等工作的支持,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

2.依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坚持教育投入“多元驱动”,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的捐赠及投资办学,继续做好海外华人、华侨和民间的教育捐赠工作,设立教育基金,保障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3.理顺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必要的保障经费,落实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助学工作,做好各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继续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力度,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发生。

4.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教职工工资等相关待遇,使其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城乡教师工资等相关待遇全县统筹。积极争取政府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提高教师待遇;切实做好教师医疗保障工作,认真执行教师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教师享受基本医疗待遇。

(六)坚持教体优先发展,确保教体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1.确立战略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体育各项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坚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教体事业的发展,落实“教育立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将教体工作列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研究教体事业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体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保障教体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2.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在督政方面,构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在督学方面,建立国家统筹制定标准、地方为主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2027年接受全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和2028年接受全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教育体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创新特色普法形式。全面构建规避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帮助学校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体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