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f751425--2021-0009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0-12-25
名  称: 南昌县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南昌县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 浏览量:
  • 字体【      】

近年来,南昌县按照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围绕“七化”工作目标,有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实现农村建设规范化

一是全面完成村庄调查分类。对全县234个行政村、2078个自然村、169560户共730941人开展调查,经过复核对全符合条件的2078个自然村进行了分类,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1644个;城郊融合类村庄131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7个;搬迁撤并类村庄223个;看不准类村庄43个。二是分批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019年省级投入财政资金20万元完成了南昌县富山乡若冈村和黄马乡上洛村等2个全省范围50+1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村的编制工作。2019年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80万元率先在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村庄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12个乡镇15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我县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以每个行政村30万元的标准推进了108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继续推进剩余99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届时将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确保农村发展有方向。

二、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民生活便捷化

一是普及无害化户厕。一方面将改厕工作与农村建房相结合,根据村庄实际和群众意愿,重点推广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引导发动动群众新建房屋时做好配套;另一方面将改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求所有新农村建设点改厕必须达标,有效推进农村户用无害化改厕工作。目前,全县现有农村改厕基数154850户(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多年无人居住或三年内有搬迁计划的农户不计为改厕户数基数),已完成无害化改厕146484户,改厕率达到95.46%,实现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目标(90%以上)。二是布局智能化公厕。从2018年至2020年,分期分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计划,按照乡镇集镇所在地步行10分钟有1座公厕、1000人以上的村庄必须建有至少1座公厕的要求,采用装配式建筑材料,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完成新改建智能化公厕335座,实现了公厕全覆盖、旱厕全消灭的基本要求。2020至2021年继续新建公厕356座,努力实现全县农村公厕“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实现村庄环境整洁化

一是开展“三拆三清”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县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整治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农民建房管理制度,及时下拨专项奖补资金5000万元,集中开展村“三拆三清”(拆违章房、拆危旧房、拆围墙、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村庄整治行动,拆除危旧房1.7万处、82.2万平方米,拆除违章房1.2万处、26.2万平方米,拆除围墙0.7万处、15.4万米,清理垃圾4.1万处、8.3万吨,清理塘沟1.3万处、35.8万平方米,清理废弃物3.4万处、7.2万吨,努力实现统一规划、风格和谐、功能宜居的新村貌。二是因地制宜实施“四园”建设。因地制宜利用拆除后的空闲土地,下足绣花功,打造一些具有乡土气息、农村韵味的“四园”(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同时统一家禽圈养模式,创造符合我县实际的村庄整治新路径。

四、精致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设施宜居化

一是全面铺开一般点。2018至2020年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6.56亿元,对全县2185个新农村一般村点开展了新农村整治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了村庄硬件水平,实现了村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完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扫一遍”。二是精心打造示范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挖掘文化底蕴,保留乡村风貌,展现乡土特色,投入县级财政3.75亿元,重点对33个村点(包括21个小康示范村和12个精品提升点)进行精品打造,形成黄马罗渡山下、武阳镇前进徐黄、蒋巷镇柏岗山水灌桥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典型,示范引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标升级。

五、潜心治理生活污水,实现水体环境达标化

一是实施集镇污水集中治理。巩固百强中心镇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积极推进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实现全县12个农业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完成了鄱阳湖沿线所有乡镇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保护了南昌县域内鄱阳湖水体水质。二是完善村庄污水分散处理治理。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分类推进污水治理。重点推进1000人以上村庄和环鄱阳湖300米以内所有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庄污水处理站80座,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六、奋力实施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治理全域化

一是全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全域第三方治理。在建立“户集、村收、乡转运、县保障”的运作模式基础上,每年投入1.69亿元,配备保洁员3644名、各类环卫保洁车辆418辆,对全县264个行政村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外包,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全面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大力推进了蒋巷镇、幽兰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昌南”经验。

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长效管护常态化

我县不断强化对村庄基础设施及服务场所的长效管护,基本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一是明确管护责任范围。出台了《南昌县“五定包干”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方案》、《南昌县村庄长效管护考核办法》,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落实长效管护资金。按照省、市、县、乡每村每年奖补资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自2019年起将村庄长效管护专项配套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考核结果统筹分配。同时积极动员,鼓励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对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提供捐助,为长效管护提供稳定资金保障。三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依托村民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做好门前三包、交纳保洁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推动村庄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扫码浏览